《百年辛亥》读后感(2022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年辛亥》读后感(2022年),供大家参考。

《百年辛亥》读后感(2022年)

 

 《百年辛亥》 读后感 一个世纪前, 中国大地上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 是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转折点。

 辛亥革命历经了武昌起义的成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到最后革命的失败。

 这次革命虽然失败了,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但是辛亥革命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封建制度; 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民主自由思想广泛传播; 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孙中山先生曾说:“天下为公”, 是三民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 即“国富” “民强”。

 它描绘了 一副蓝图, 一副国泰民安的蓝图。

 我们可曾记得, 孙中山先生寥寥数字的遗书, 他一生牵挂的唯国家和人民。

 为了国家, 为了人民, 他曾努力过,他曾希冀过, 希望建立一个政党, 一个为国为民的政党, 政党建立起来了, 可是他的希望落空了, 我们怎么忍心让他一个人来背负这历史的使命?

 实现“国富”“民强” 伟大理想的重任最终落在中国共产党肩上, 而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诸多客观条件。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2000 多年的封建统治,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扫除了最初的障碍; 辛亥革命宣传了民主和科学, 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 辛亥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和壮大。

 国家领导人和万千人民都深刻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发生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必然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手段达到了“国富”, 使得我国日益从经济、 政治、 外交等多方面强大起来, 在“国富” 的同时也关注着“民强”。近几年来,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改善民生, 推进民生发展。

 2011 年 3 月 3号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 贾庆林提出:

 2011 年工作要继续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人民是执政的基础, 人民是中国富强的脊梁, 唯有脊梁强硬了, 中国才能够屹立于世界之巅。

 温总理曾把“天下最大事, 莫非万民之忧乐。

 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 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为他的座右铭, 句句表真意, 点点露深情。

 我想, 在我们心中, 在中国人心中, 总有这样一位“平民总理” 的形象, 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 总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用心解读着“人民”, 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

 这是一个国家的形象, 这是一个民族的形象, 这是一个执政党的光辉形象。

 这个执政党如此强大? 是的。

 因为, 我们不肯把历史的担子交给孙中山先生一个人来背负。

 我们要给他些许安慰, 我们建立了一个一心为民为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自 1949 年成立以来, 经历着风雨, 共度着难关, 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走向成熟。

 当然, 党的日益壮大离不开共产党员。

 他们始终保持着党的先进性, 他们始终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他们始终奉献者自己却毫无怨言, 哪里都有着他们的身影:

 地震处, 山洪处, 火灾中……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

 他们是人民心中一堵永不会倒的墙, 他们是中国大地上不可缺少的亮丽风景线。

 看来, 时间不是总无情, 它并没有将所有的东西都化为虚无。

 只保留, 那一点, 纯粹的无杂质的干净, 那就是“国富”“民强”, 那就是信念, 那就是“为民服务”。

 从此处可以看出, 三民主义与现代中国所追求的目标和文化传承具有一

 致性, 是跨越百年的心系民情!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的先驱们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

 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存。

 我们要在全国人民中继续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站在时代前列, 不断开拓创新, 努力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努力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 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而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更要铭记这一历史时刻, 在工作岗位上,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造福于人民百姓。

推荐访问:《百年辛亥》读后感 读后感